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英文导游方法初探

    TwelveLinksintheChainOfCausation)、因果报应(kaf·ma)、、生死轮回(cycleofrebirths)为理论核心的佛教。  …·  苦、集、灭、道圣谛(FourNobleTruths)又是佛教众多...thetenstatesofexistance),即所谓的“六凡圣”;前六界称“凡夫”,居“迷界”(theworldOfthesentientbeings),皆处生死轮回中。后界是已解脱生死轮回的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5361061.html
  • 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

    则直言“众生妄想言说生”,并指出种“妄想言说”。瑜伽行学派则从“名言熏习”理论推演出语言是与清净的心性概不兼容的,佛之体性为“离言真如”。在佛学看来,纯净不变的“最高真理”与语言概不兼容。这一方面可...中土之法相唯识宗在沿用印度护法系唯识思想的基础上,针对当时佛学所热衷讨论的问题对其语言观作了补充、发展,其所论列的“重二谛”论,名目同于三论宗,解释却具唯识宗特色。这一创见,连同印度唯识学本来就有的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161691.html
  • 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

    ldquo;尽所有性”探索到的宇宙人生的真实,可以概括为无常、空、苦、无我等,此即圣谛中的苦谛。此苦缘于烦恼集聚,是宇宙人生的染污相,净化宇宙人生就要转无常为真常,转苦为乐,转假我为真我,转染污... 五十一心所 融合   现代心理学认为,公元前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《灵魂论》是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学专著,因为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心灵。其实世界上最古老的心理学,蕴涵在公元前六世纪印度哲人乔达摩...

    赵嗣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261692.html
  • 道安法师的般若思想

    之不遗,人之不弃,斯禅智之由也。   十二缘起论与三法印、圣谛都是相关的,它们共同构成了佛教的基本理论。在这里道安讲到了禅智,讲到了禅学中的止观,讲到在止观中观四谛,这是他把禅修和缘起论相结合的体会...并拜他为师 ,学习禅法。当时,有人因道安面貌丑陋,年纪轻,就轻视他,佛图澄说道安有远识,非常人所及。道安曾代师讲说,语惊四座,有“漆道人,惊四邻”的美誉。   ()三十七到五十三岁,避乱于山西、河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461923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史略及其价值

    依增上义解说二十二根,次依缘起之理说明色、心、心所及不相应行诸法的俱起,最后说明诸法缘起所依的六因、缘等。  此后诸品即依"圣谛"先果后因的次第分别说明了世间(流转)和出世间(还灭)诸法的因果。 ...世间,从有为到无为,无所不包,以能开启学者之慧解,如慧毒门,故又被誉为"聪明论"。  一、作者之考察  世亲,梵名Vasubandhu,音译婆薮槃豆,旧译为天亲。依照一般流传的说法,世亲是公元世纪北...

    振 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762032.html
  • 首楞严三修证

    涅槃寂静的境界,这就是三法印。三法印、圣谛、八正道都建立在此,这些是基本的正见,最后把它汇整为缘起性空,缘起性空在大乘佛法里面空和大悲心是一如的。   越高明的见地对修行的增长越快,跟修行也越贴近,...。例如,我们现在说的三身、身都是一种分类,因为早期没有什么三身、身,最早期只有生身和法身;生身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的身体,法身则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德性,佛法的德性不只是世间的,还包括出世间的,有所谓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962034.html
  • 认知心理学与佛教思想比较对话(2)

    感觉自我是五蕴中的监督者,如同商人中的首领可以是本具的。此外是比这些更为细微的,对于天生存在有我的执著。这共有三种层次。  正如佛陀教示与众生有关的基本道理时,他揭示圣谛;而当他说明空性是一切现象的...

    依莲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1362050.html
  • 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修道暨教学的关怀中心。「原始佛教」埇宣说苦、苦集、苦灭、苦灭道迹等「圣谛」埐,修习「无常想」,体证「无我」,解脱以自我为中心所起的爱欲、执见等种种烦恼及生死问题。垹所谓「一切法无我」埁,主要对准学人的...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   本文荣获九十学年度第二学期张维城、张裴金枝居士奖学金   ◎ 陈平坤   摘 要   本文除了抒发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的阅後「感想」,另外思论四个问题:(1)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佛教的倒流

    游言无可寻究?……不得引佛义宗用解老子,斯理定也。”“四谛”,亦称“圣谛”,梵文是catvāryāryasatyāni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。“果”指的是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还果、无学果 ( 阿罗汉果 ...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,未尝举乐。勤于政事,每冬月更竟,即敕把烛看事。执笔触寒,手为皴裂。然仁爱不断,亲亲及所近幸,愆犯多纵舍。坐是政刑弭紊。”[vi]根据上面的叙述,梁武帝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虔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162100.html
  • 杂 因 诵(1)

    还是得说一些;但说得太多的话,众生反而容易起执著。  故后续的“圣谛.八正道.十二因缘,甚至三十七道品”,都只是将佛法的理论再敷衍,以及架构化而已!所以越说越多,说到最后竟成三藏十二部经。于是乎,“...相应  解苦、断集、证灭、修道 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:“有圣谛,何等为?谓苦圣谛,苦集圣谛,苦灭圣谛,苦灭道迹圣谛。若比丘于苦圣谛,当知、当解;于苦集圣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1362172.html